弘扬工匠精神,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提升育人效果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制造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难满足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重要的发展思路。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工业技术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经过广泛调研充分准备,与承德承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在校内创建“孙东辉焊接技能大师工作站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分站”和“胥林东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分站”,工作室在人才培养的可行性、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
二、具体做法
2016年以来,工业技术中心根据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分析,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工作需求出发,确定了筹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依托工作室开展学生素质培养的思路,并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遴选行业领军人物成立工作室
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物候选人应为某一行业(领域)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在带徒传技方面经验丰富,能够承担技能大师工作室日常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学校根据承德地区经济特色,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经层层筛选、考查,考虑专业对口等要求,决定聘任孙东辉和胥林东两位高级技师为我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物,成立了两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分站)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

校领导带领相关人员调研大师工作室建设情况
孙东辉高级技师曾获“河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7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财政厅评审“孙东辉技能大师工作室”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胥林东高级技师曾获得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河北省技术能手”,被聘请为河北科技大学“学生成长导师”。
(二)工作室负责人负责建设项目统筹保障
为保障工作室项目的正常运转,指派一名校内干部负责两个工作室运行计划的制定、教学培训项目的开发和引进等工作。该负责人发挥对外联系、对内统筹的枢纽作用。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结合实际需要,对接两位技能大师的项目实施思路,制定出合理科学计划,统筹项目实施,提供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保障措施。
(三)硬件设施建设
建设项目于2018年3月启动,完成了基本设施建设,如房屋隔断、墙面粉刷、地面环境整治以及照明配电等;还包括办公设施,如电脑、办公桌椅、网络、文件柜等设施的添置。此外,还包括建设大师业绩展厅等。


图2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并投入使用
工作室现有办公场地60平方米,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研究场地1000平方米,工作室团队成员共20人,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2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主要开展技能训练研究与创新、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技能大赛和学生创新、解决技术难题等,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向企业、行业职工及学校教师开展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设计与制造和焊接设备维修、简单机械设备的装配与调整、基础刮削、研磨与精度检测等方向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研究攻关、交流等活动,将技术技能革新成果和绝技绝活加以推广。
(四)工作室教师负责项目实施
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主要由工业中心和机械系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技术过硬,教学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有高度的职业教育热情。他们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带领参训学员负责项目接洽、实施跟进,对项目做技术难点支持、解决实际难题,针对已完成项目进行教学经验、技术经验总结,形成教学案例资料。重点对生产项目的零件图纸、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程序设计、加工技术要点等内容整理并转化成教学项目资源。项目实施期间,两位大师定期作阶段性指导,并按计划对工作室成员就专业发展趋势、新技术更新等方面开展业务学习培训。
三、成果成效
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发挥两位技能大师的核心引领作用,将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产生教学相长的效果。
(一)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可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通过在大师工作室平台提供的培训项目中展开生产性实训,学生接触到真实产品的业务接洽、工艺攻关、生产检测、技术总结等全过程,专业技术能力和关键能力均能得到提高。


图3技能大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
(二)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可满足企业技术需求
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育人模式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成长有成效。工作室教师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研修项目运作,可使自己专业视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统筹驾驭生产项目能力均能得到极大的提高。例如,在工作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开展的同时,工业中心研究部署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的管理措施、考核办法、激励政策等,并制定了具体的培训计划,遴选12名教师,组建技师培训班,并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关于“技师”的相关要求,制定钳工、焊接两个工种的培训计划,合计培训学时320学时,如图4所示。经过培训,教师的实践技能和工程素养得到较大提升。

图4青年教师在技能大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技能训练
(三)搭建有序工作平台,可满足学校育人需求
工作室技能大师引领专业技术,工作室团队成员对接具体项目,参学学员直接参与生产、研究,形成了将真实生产嫁接到实践教学中的有序工作平台,形成了“以工作室为育人平台,以技能培训为主要手段,以项目产品为学习载体,以项目完整工作流程为主线的学习”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形式,达成了“产学研一体”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