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实施
按照企业生产流程组织教学活动。在实训教学中贯彻“四个合一”(即“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效益与成绩合一”)的生产性实训指导思想,力求创立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把参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多名同学,每名同学担负不同职责,合作完成参数设计、方案制定、加工准备和实施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明确各生产部门是一个团队,每个成员只有具备团队意识才能做好本职工作,使学生充分体会工业生产时间的紧迫性、进度计划的严肃性和生产劳动的艰苦性。同时,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体力、操作能力、理解能力乃至性格等诸多差异,有意识地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在一组,人为增加团队协作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见图9所示。

学生全程参与加工、装配和发货环节
随着课程的深入,师生不断变换角色。在基础阶段由于学生缺乏生产经验,此时的师生关系是“师徒”关系,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学生以观摩、模仿为主;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进入实操阶段,学生逐渐变成生产加工的“实施者”,而教师则作为“顾问”帮助学生解决工艺难点;当学生具备一定经验进入拓展阶段时即成为“创造者”,而教师将作为“保障人员”为学生提供学习保障和技术支持。通过角色扮演和转换,强化“爱岗、奉献、钻研、创新”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设计和生产任务,学生既完成学习任务,又可以承担力所能及的生产任务,真正做到产学结合,学做合一。
此外,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训开始之前进行集中动员。动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不仅包括实训内容、安全纪律等常规内容,还引入了先进制造技术、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成果等内容,已形成固定教案,作为学生实习的第一堂课,效果较好。
坚持总结与评价,采取类似于企业班组会议的形式,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对问题进行点评,对差、废工件进行原因分析,对进一步的学习进行引导。同时开展“学生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既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借鉴企业职工绩效考核模式,对实习实训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除了满足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外,还需注意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杜绝“一卷定终身”的错误做法。例如,金工实训课程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建立了全面、可控的考核体系,采用“应知与应会合一”的评价标准,确定了课程总成绩中各部分的合理比例,主要内容包括:
学习积极性和阶段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学习纪律、生产纪律、课堂表现和尊师重教等);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如独立完成课业的能力和效果);表述、表达能力评价(如发言、讨论和报告和日志的撰写等);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合作,互评情况);工程素养评价(包括安全防范、工具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物料的合理利用、环境卫生等);综合能力评价(包括应知考核、应会考核、实习产品考核等)。
在该考核体系中,强化对团队协作能力和遵规守纪情况的考核,尤其加大了学生自评和同组同学之间互评在总评成绩中的权重,强化学生理性认识自我和客观评价他人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向他人学习的意识。